习“浙”足迹 | 寻访古村,探文化传承发展路
天高气朗,在夏日步入实践
探访古村落,寻找文化古迹
感文化内涵,悟文明传承
献浙师人文青年智慧
1
赴文化共富新征程,观古村文保开发新气象
为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浙江而始、由浙江而兴”的发展脉络,聆听浙江奋勇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时代强音,我院组织以“寻访习近平浙江足迹,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古村落保护开发小组成员走访历史文化名村,详细调查当地文化保护传承状况、文旅业态发展现状,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素养,为文化兴村、文旅致富提出科学扎实的建议。通过学理论、访古迹、查村情,队员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是引领并推动发展的最深层次原因”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认识古村落历史文化传承开发的珍贵价值与文旅开发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坚定自身投身文化复兴的抱负,立志为高质量共同富裕凝聚社会共识、奉献青春力量。
2
触文化根脉扩眼界,察古村因文而兴厚底蕴
探古访今,古韵悠长。十六人团队按地域分组,踏访省内四地多处名村,聚焦相关文化载体,踊跃献言支策。队员们察考浙江省内古村落文化印迹,回溯浩渺广远的文化瑰宝,发掘浙派古村历久弥新的文化韧性,推动古韵文脉在新时代重焕生机,谱写浙江古村落文化传承创新新篇章。
蚕桑丝织作文脉,古村振兴谱新篇。南浔辑里村以其湖丝文化和湖丝织造技术扬名,浙北调研组综合分析辑里地域特色与历史背景,发掘其代表性文化——蚕桑文化。面对古村落开发与蚕桑文化的继承困境,队员张馨文认为,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涉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旅游产业宣传的物质性载体并非传统文化,真正的传统文化是人所在的整一个环境“场”。寻访南浔古镇辑里湖丝馆、国丝文化馆,考察湖丝发展历程,结合南浔织造发展业态,队员们创新性探索辑里村文化保护与开发路径,坚持“以人为本”核心,通过融合文旅,引进人才、科技,扩大宣传等手段,赋能古村新发展。
浙南调研组成员汪旭、林盈盈等以丽水大均村为调查模板,联系“中国畲乡之窗”的民族背景,考察以“笔杆”“竹竿”“秤杆”为特色的“三杆文化”。走在大均村的古建群之间,李氏宗祠、民族书屋、畲画馆……雅致俊逸的尚文风范扑面而来。走进畲族风情街,成员们“化身”迎亲队伍成员,在借炊具、抢鸡笼、选新娘、婚礼拜堂等环节中切实体验畲家风俗。“我看到了美丽乡村在蝶变,幸福乡村在身边,生态乡村在吐艳,人文乡村在向前。”弘扬畲族独有的文化特色,兼顾文旅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均村的发展令成员们赞叹不已。
游览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寺平古村,金华组实践队员置身徽派建筑群,领略寺平“中国最美砖雕”的艺术风采,感受雕刻图案背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中国乡村的生存哲学。寻访中,队员们提炼出“银娘”这一文化宣传核心,并针对性考察银娘井、银娘酒坊等十余个景点,观看特色情景剧《银娘省亲》,体悟银娘故事背后中国传统中“家”的观念。访谈过程中,寺平村村委会副主任戴冠峰强调:“寺平的发展必须围绕‘古建筑’做文章,而不是在村里加入‘花花绿绿’的现代元素。”对此,队员沈宇露提出“使古村落‘活’起来”的发展理念,即坚持以古村落为主体,注重建筑保护修复,契合村民居住需求适度开发,打造一个“早起看得到炊烟,弄堂常有老人闲聊”的“活”的古村落,焕婺华异彩,璨古韵风尚。
“江南灵秀出莺唱,啼笑喜怒成隽永。”浙东调研组成员吴欣怡、何周畅等人循着韵味悠长的越腔,赴至新昌梅渚村一睹越剧之乡的风采。寻访梅渚村曲艺馆,队员们着迷于越剧典雅的戏曲魅力;穿行于梅渚古巷老街,队员们遥想旧时大宅中戏班献艺。“梅渚很重视将自身文化优势转化为村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村党委书记黄黎明畅谈乡村文旅开发带来的经济红利,“村民们正借助乡村旅游提高经济收入”。拓展访谈群体,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民们谈心,深感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间密不可分,最终提出依时而进、综合运用新技术加强文化吸引力等推广曲艺文化的新方法,推动古村“求新”“向欣”。
四组队员,奔赴四地,在夏日里用同样热烈的激情投身古村落实践考察中,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份人文答卷,助力禹杭文化遗产推动浙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向世界展示钱唐古地新风采;为“八八战略”中文化兴省的重要部署贡献自身的力量,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
. .
■ 将南浔辑里湖丝作为研究对象,既是因为童年时代对那一份水乡风情深切的怀念,也是因为看到了湖丝织造技术在新时期有了新发展、新活力。将养蚕缫丝再一次以光影技术、艺术表演、工艺体验等形式进入大众视野,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每一个曾见过那段灿烂蚕桑时光的湖州水乡孩子的心愿。
——浙北调研组
■大均村立足本地特色畲族文化,通过游客互动、婚嫁表演等形式供游客了解畲乡特色风情;又将“三杆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将“笔杆”化为劝学指导与民族书屋文化建设,将“秤杆”表现为特色旅游经济,将“竹杆”更新迭代、焕发水域新活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古老的畲乡正在“留住传统村落的美丽乡愁,唤醒对乡愁的记忆”这条道路上奋勇开拓、不断前进。下阶段,大均村会将创建省级未来乡村工作试点村作为契机,以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为目标要求,引领数字生活,呈现未来元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乡村样板村。
——浙南调研组
■寺平村保护开发以徽派古建筑为核心,宣传建筑艺术和宗族文化,通过研学、旅游节的商业途径,构筑起连接古村与现代的桥梁。古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利用古建筑厅堂举办红色展厅,宣传党建文化,成为宣传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进一步充实了寺平古村的文化内容,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源泉。
——金华调研组
■ 梅渚村丰富的台门建筑、多彩的曲艺遗产反映出传统文化在中国乡土上充满活力的生存状态。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也有能力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在新时代中发掘出自身更加多元的可能性。梅渚村依托自身深厚的越剧文化,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以文化促发展、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交出了一张出色的答卷。
——浙东调研组
携一曲少年华章
护一脉文化传承
以文化为魂
赋能乡村振兴
共绘“共同富裕”美丽画卷
-融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